信息來源于:互聯網 發布于:2021-05-31
首先,“密封”的要求決定了密封件必須是彈性體。這與一般制造業的剛性尺寸要求是不同的。當然,一個專業的密封制造企業在設計中都預留出了公差,并且按照公差去檢測,但實際應用中的產品是經過壓縮的。也就是說質量檢測的部件尺寸并非是真正使用的密封件尺寸,這就極大增加了密封件設計和檢測的難度。
舉例來說,我們在設計、檢測液壓氣動密封、油封、O型圈等密封件時,只能檢測壓縮前的尺寸,檢測精度也極為有限;而對于壓縮之后實際工作的密封件尺寸,以及壓縮后所產生的性能變化,其質量檢測是困難的。同樣,對于機械密封、墊片、盤根,甚至更多的密封件,也是要經壓縮以后才能起到密封作用。對于大規格的密封件而言,質量檢測和檢測設計的難度則更大。雖然每個密封件設計、生產的企業都有質量過程控制,但其產品質量與密封件的實際使用質量還存在一定的差異。
其次,密封件是一個批次多而量少、品種和材質繁雜的產品。僅在2008年就有超過4萬個批次1千多萬件的產品,也就是說平均每批次只有200多件,最少的批量甚至只有1件,基本每個批次的密封件型號、 設計、檢測標準都不同。這與大規模生產的制造企業,比如汽車生產企業,在質量體系方面的要求有很大的區別。我們以最基本的工作單元——管道、閥門及泵的密封系統為例,至少需要用到機械密封、墊片、油封、盤根和O型圈,而針對于不同的酸堿介質、高溫、低溫、高壓和真空等工況條件,則需要選擇不同的密封材料來制造,其中密封形式和材料的搭配非常繁雜,這就使得密封件的設計和檢測標準變得更加復雜。也就是說,在生產過程中,因為使用特殊原料、特殊生產工藝和專用設備,密封件質量因此而帶有定做性質或者實驗性質。由于密封行業是隨工業基礎裝備的進步而發展起來的,而密封又處于諸多行業的邊緣,加上國內大多數工科院校都尚未開設密封技術這門學科,基礎理論研究薄弱,缺乏質量依據,因此,很多密封參數都還欠缺,增加了密封產品質量控制和評判的難度。
最后, 密封件是一個應用性極強的“配件”,也就是說,它要配合其它設備才能工作。密封件好不好用,不僅是密封件的質量問題,還要看與其搭配的設備一起工作的狀態如何。比如閥門的密封質量,只有在閥門工作的時候才能判斷出來,如果是個新閥門,質量可靠性就會高很多,如果是精度較差的舊閥門,那么質量下降的幾率就會大一些。再比如泵的密封,只有泵工作時才知道其是否運轉正常。這點是許多用戶對密封質量判斷偏差的原因。